这个季节也是最容易发生中暑的时节 轻则头晕乏力 重则危及生命 因此,科学有效的防暑降温知识 刻不容缓 中暑是指高温、高湿、强热辐射的环境下,机体发生热平衡或水、电解质代谢紊乱等,进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(或)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。 中暑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分为先兆中暑、轻度中暑和重度中暑不同阶段的症状和处理方式不同。 先兆中暑 症状:大量出汗、口渴、头晕头痛、眼花耳鸣、注意力不集中、动作不协调、四肢无力酸痛、心悸、恶心,体温正常或略升高(一般<38℃)。 关键提示:这是身体发出的“预警信号”,及时处理可防止病情恶化。 轻度中暑 症状:在先兆中暑基础上症状加重,体温升至38℃以上,出现面色潮红或苍白、皮肤灼热、大汗淋漓(也可能因脱水导致出汗减少)、脉搏加快、血压下降、恶心呕吐加剧,可能伴随短暂晕厥(热晕厥)。 关键提示:身体已出现功能紊乱,需立即采取干预措施。 重度中暑 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、热衰竭和致命的热射病,症状更为严重: 热痉挛:大量出汗后突发短暂、剧烈的肌肉抽搐(如小腿、腹部),剧痛难忍,意识通常清醒。患者常没有明显的体温升高,可能与大量出汗时只补充水分、不补充盐分,导致体内大量缺钠有关。 热衰竭:大量出汗导致严重脱水与电解质紊乱。表现为极度乏力、眩晕、头痛、恶心呕吐、面色苍白、皮肤湿冷、脉搏微弱、血压下降,可能出现短暂昏厥,体温可正常或轻度升高。 热射病:体温调节机制完全崩溃!核心体温飙升超过40°C,同时伴随中枢神经系统严重功能障碍:意识模糊、胡言乱语、惊厥甚至深度昏迷。皮肤常干燥无汗(汗腺衰竭)或早期大量出汗后转为无汗,可引发多器官衰竭(肝、肾、心、凝血等),死亡率极高。 01脱离险境(移) 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(树荫下、空调房),平卧休息。 02快速降温(降) 解开或脱去多余衣物,用一切可行方法降温! 物理降温是核心:冷水喷洒或湿毛巾擦拭全身,尤其大血管处,如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;用扇子、电扇强力吹风;冰袋(用薄布包裹)置于上述大血管区域。目标是尽快将核心体温降至安全范围。 03补充液体(补) 如患者清醒无呕吐,给予含少量盐分的清凉饮料,如运动饮料、淡盐水,小口慢饮。避免含酒精、高糖及过凉饮料,易致胃痉挛。意识不清或呕吐者,禁止强行喂水,防窒息。 04紧急呼救(送) 对于重度中暑,尤其疑似热射病或轻症中暑者现场急救后,症状无缓解甚至加重者,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(120)!在等待救援时持续降温。 避开高温时段外出 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晨或傍晚,避开 10:00-16:00 的高温时段,同时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和高温预警。 外出做好防晒 尽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动。如果必须外出,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,如打遮阳伞、戴遮阳帽、戴太阳镜等。衣服尽量选用棉、麻、丝类等透气、吸汗的织物,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,引起中暑。 这些人尽量少外出 老年人、孕妇、儿童、有慢性疾病的人群,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。 注意饮食与休息 饮食以清淡为主,多吃瓜果蔬菜(如西瓜、黄瓜、番茄等),保证充足睡眠。
最后提醒大家
出去游玩的朋友们
和高温环境的工作者们
如果出现任何不适
请及时就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