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冬病夏治”就是在夏天自然阳气最旺盛的时候,也就是三伏天,通过中医药的方法提升人体的阳气,来治疗或缓解某些好发于冬季、或在冬季容易加重的疾病。
三伏贴就是一种典型的冬病夏治方法。它遵循祖国医学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,将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,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化学性、热性刺激,达到治未病防病的效果。
周口人合医院为了造福广大病患,特于康复科门诊推出“三伏贴疗法”一个疗程贴数4次。

▲三伏贴
周口人合医院康复科门诊全体医护人员期待广大患者前来就诊!
就诊地址:周口人合医院门诊楼二楼康复科门诊
咨询电话:151 3947 7126(康复科门诊)

三伏天虽高温酷热,却也是人体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期,故此时宜养阳。在人体与自然界阳气旺盛之季,于人体施以温阳驱寒之法,防治冬季常见的虚寒性病症,即“冬病夏治”。三伏天冬病夏治的理论源于传统中医学的“天人相应”学说,清代张介宾有云:“夫阴根于阳,阳根于阴,阴以阳生,阳以阴长。所以圣人春夏则养阳,以为秋冬之计。”春夏季要顺应阳气升发,使阳气充沛,顾护阴精;秋冬季则需顺应阳气之收藏,蓄养阴精,使春夏生化有源。
“三伏贴”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,在夏季“三伏天”期间选用具有“辛温、散寒、通络”等功能的药物,依据不同病情选择相应穴位贴敷,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。在三伏天,人体肌肉腠理疏松,药物容易经皮肤穴位吸收,是治疗和调整慢性疾病的最佳时机。此时进行穴位贴敷治疗能够有效刺激穴位,发挥其调节作用。“三伏贴”是中医学的特色外治疗法,是“春夏养阳”理论指导下的中医学理论的成功实践。三伏贴适用于阳气不足、肺气虚弱、虚寒疼痛和一些免疫功能低下类的疾病。
体虚易感、哮喘、支气管炎、消化不良、厌食、遗尿、生长发育迟缓。
颈椎病、肩周炎、腰椎病、风湿、类风湿、关节炎、退行性骨关节病变。
● 感冒发热、急性支气管炎、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、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的患者● 支气管扩张、活动性肺结核及其他咯血或出血倾向患者●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、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不佳者
传统认为,三伏的第一天是贴三伏贴的最佳时期。但在实际中,在三伏期间的前3天贴敷都有较好的疗效。三伏贴的贴敷时间成人一般4-6h、儿童2h,太短或过长均不合适,一般以穴位贴敷处微红为佳。贴敷一般宜连续贴3年,方能见到较好的疗效。2.贴敷后局部瘙痒或者不适感明显,则及时揭掉。若局部皮疹明显,则可外涂抗过敏膏药。若皮疹、水泡十分严重,则应到皮肤科及时就诊。4.贴敷过程中注意保持局部干燥,贴敷当天注意避免进食生冷食物,规律作息。
局部皮肤潮红、灼热、轻度刺痛,或出现小水泡,极少数可能出现大水泡。患者敷药处皮肤多数会在一段时间内遗留色素沉着。贴敷部位如果出现小的水泡,一般不必特殊处理,让其自然吸收;对于大水泡应以消毒针具挑破其底部,排尽液体,消毒以防止感染。破溃的水泡做消毒处理后,应外用无菌纱布包扎,以防感染。贴敷后,局部皮肤出现严重红肿、大水泡、溃烂、疼痛,皮肤过敏,低热。贴药后局部皮肤红肿,可外涂湿润烧伤膏等减缓刺激;皮肤局部水泡或溃烂者应避免抓挠,保护创面。皮肤过敏者可外涂抗过敏膏药。若出现范围较大、程度较重的皮肤红斑、水泡、瘙痒现象,应立即停止用药,进行对症处理。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者,应及时到治疗时所在诊室进行处理。如果水泡体积过大,或水泡中有脓性分泌物,或出现皮肤破溃、应及时回到治疗时所在诊室寻求治疗。出现上述情况时,患者均应注意保持局部干燥,不要搓、抓局部过度刺激,也不要使用洗浴产品及涂抹其他止痒药品,以防加重局部皮肤不适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