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5日是第九个残疾预防日,今年的活动主题是“预防伤害致残,共创健康生活”。残疾预防与每个人息息相关,它关系着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和谐发展,在这个意义非凡的日子里,让我们携手深入探究残疾预防知识,以实际行动为构建健康生活添砖加瓦。
什么是残疾预防?
残疾预防是指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,如遗传、发育、外伤、疾病、环境、行为等危险因素,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,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,限制或逆转由伤病引起的残疾,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。
伤害为何会导致残疾?
生活中潜藏着各种各样的伤害,交通事故、工伤、意外跌倒等都可能成为伤害的诱因。当这些伤害发生时,若缺乏及时且有效的应对,往往会导致身体机能受损,进而引发残疾。举例来说,交通事故中的撞击可能造成颅脑损伤、脊髓损伤;工伤事故中,机械伤害、化学物质伤害等会严重破坏肢体和器官功能;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,一旦跌倒,发生骨折等严重伤害的概率很高,倘若恢复不佳,就可能留下残疾。
伤害致残防控
★儿童安全防护:儿童天性活泼好奇,但缺乏危险意识,需要家长全方位守护,如要在窗户等高处安装防护设施,防止孩子坠落;带孩子在马路行走时,要拉紧孩子的手,同时教导他们遵守交通规则,以此预防交通事故;为孩子挑选合格的玩具和用品,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对孩子造成伤害。
★ 家居安全营造:对于老年人,家居环境的安全性尤为重要。要确保地面干燥,不留下水渍以防滑倒;在卫生间、楼梯等容易发生跌倒的地方安装扶手;家具摆放整齐有序,预留出充足的通行空间。同时,家中的电器和燃气设备需定期检查和维护,避免因漏电或燃气泄漏造成伤害。
★运动安全防范:保障安全是运动的底线。首先,运动前充分热身至关重要,它能激活神经系统和器官功能,帮助身体从静止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,显著降低运动损伤风险。其次,根据运动类型正确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(如头盔、护膝等),并确保其尺寸和佩戴方式符合规范。同时,需理性评估自身身体状况,避免带病、疲劳或超能力运动,青少年尤其要杜绝冒险尝试高难度动作。此外,应穿着合身的运动服装和防滑鞋,移除尖锐物品,必要时更换运动专用眼镜。最后,掌握扭伤、骨折等常见运动伤害的急救技能,能在意外发生时及时实施有效救助。通过以上措施,可最大限度保障运动安全。
★ 交通安全遵守:出行时,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是关键。佩戴好安全头盔、系好安全带、不闯红灯、不疲劳驾驶。行人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,不随意横穿马路。同时,注意道路周边环境,防范车辆突然变道、倒车等带来的危险。
★ 工作安全保障:劳动者在工作中要按照自身岗位的具体要求,规范佩戴和使用安全帽、安全鞋、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。企业亦肩负着重要责任,应加强安全管理,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安全培训,对工作场所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隐患排查与整改,以此切实降低工伤事故的发生风险。
★ 应急知识掌握:掌握并灵活运用防灾减灾、避险逃生的基础方法,以及现场急救的相关知识与技能,在危急关头往往能起到决定性作用,既能挽救生命,又能减少伤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