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是病毒性肝炎?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、以肝脏病变为主,是我国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。 • 主要肝炎病毒有五种,分为甲、乙、丙、丁和戊型 • 临床表现以食欲减退、恶心、上腹部不适、肝区疼痛、乏力、黄疸发热为主 • 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可使数亿人罹患慢性病,并且二者合在一起是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最常见原因 • 全球每年有数以亿万计的人感染或发病,中国慢性乙肝感染者人数更是庞大 • 潜伏期15-60天,冬春季有发病高峰,病程多自限,年老体弱者多发,可通过疫苗预防 • 一般通过消化道途径传播(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:食用被甲肝病毒污染的毛蚶) 如何预防: • 潜伏期为30-180天,儿童感染极易慢性化,无明显季节趋势 • 随着母婴阻断与乙肝疫苗的接种,急性HBV感染明显减少,但有大量慢性感染患者 • 经血液、母婴垂直以及性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: • 发病无季节性,潜伏期为30-180天,感染具有隐匿性 • 透析患者、静脉吸毒者及男男同性恋中感染率高 • 经血液、母婴垂直以及性接触传播,主要以血液传播为主 如何预防: • 无明显季节趋势 • 在感染乙肝后才会感染 • 经血液、母婴垂直以及性接触传播 如何预防: • 冬春季为发病高峰,潜伏期为15-60天不等,病程大多自限,可通过疫苗预防 • 儿童和青少年感染多为轻症或无症状的亚临床型,成人罹患则多为临床型 • 妊娠期妇女感染戊肝病毒易导致早产、流产和死胎,病死率高达20-25% • 消化道途径传播,可通过接触猪及其排泄物、生吃猪肉而感染